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滨河镇:画好民族团结“同心圆”
夕阳红老年人助餐点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,又成了老年人交流的场所。 沙坡头区滨河镇政府供图
地处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心的滨河镇,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创新构建“一核铸魂、五维促融、三链赋能、三治聚力”的“1533”民族工作法,倾力以和谐和美之笔,饱蘸团结奋进之墨,同心勾勒出一幅“花花相映、籽籽同心”的幸福家园新图景。
“一核铸魂” 思想根基坚如磐石
在滨河镇中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,原来工作的“格子间”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。便民服务站里居民们列队办事,阅读区居民畅游书海,非遗文创区非遗传承人正在进行现场教学、展示。二楼、三楼的儿童之家、退役军人服务站、道德大讲堂、社区科技馆等功能区一应俱全。一座规模不大的党群服务中心俨然一个服务群众的“百宝箱”、一座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“连心桥”。
赵梅英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,每周都定期来社区向各族群众和孩子们教授刺绣、扎染和剪纸等非遗技艺。她告诉记者,在社区通过和大家交往交流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“上面千条线,底下一根针。社区工作是社会的神经末梢,我们要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,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社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李蕊如是说。
滨河镇在辖区所有村和城市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、创新实践载体,形成党委统筹谋划、村(社区)协同落实、社会多元共治、构建协同联动的“动力引擎”。相继开发“邻里佳音共享直播间”“小邻通微剧场”等新媒体平台,组建“红石榴党员宣讲团”,将党的民族政策融入社区茶话会、庭院故事会,形成“幸福新墩石榴红”“老槐树下话团结”等民族团结特色品牌,构建起“线上+线下”“静态+动态”“理论+实践”多元宣传体系,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内容随处可见、随手可学、随时可感。
“五维促融” 情感认同“根深叶茂”
民族团结重在交融。滨河镇党委聚焦“融”字发力,积极构建“居住空间互嵌、服务平台共享、志愿服务联办、文化活动共赏、典型示范引领”五维融合体系,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浓厚社会氛围。
家住新墩花园社区的海小花是回族居民,与汉族丈夫多年打拼,办起了餐馆。夫妻俩勤奋努力,孝老爱亲,团结四邻,在社区居民中传为佳话。新冠疫情期间,海小花被封控在餐馆内。当得知小区内有部分群众因封控吃不上饭,海小花夫妇便通过社区微信群联系社区工作人员,主动要求为大家做饭。就这样,一顿顿香甜可口的饭菜被送到孤寡老人和租户的手中。海小花说:“这只是举手之劳的事儿,大家都是街坊邻居,有困难就要一起克服。”
滨河镇以村棚户区改造为契机,新建13个“区域特色+现代功能”安置小区,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,以“空间融通”推动“人心相通”,形成“搬进来是邻居、住下来是亲人”的密不可分共同体。同时,积极推广“服务换积分—积分促团结”模式,组建“坡情槐”等172支本土化志愿队伍,打造“赶集行动”“小蚂蚁五彩课堂”等自治区级志愿服务品牌,联动志愿者携手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,在互帮互助中消除隔阂、增进信任,让邻里互助成为常态。举办“打起手鼓唱起歌”新疆民间艺术巡演、非遗游园会等富有本土特色的“文化展演+互动体验”民族团结进步活动。新墩花园社区连续举办4届“520·邻里节”,引导居民走出家门,变“陌邻”为“睦邻”。光明社区、阳光社区等社区举办“共享邻里百家宴”,让各族群众在品尝美食中分享故事,深化邻里情感,筑牢民族团结根基。
“三链赋能” 发展成果普惠万家
“亲爱的居民朋友们,这个月是民族团结进步月,想在家门口看精彩文艺演出、学习文明知识的居民们,社区精心准备了‘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文艺暖民心’主题文艺汇演,大家千万别错过。”9月4日,滨河镇向辖区居民发布的一则消息,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响应。演出现场人流如潮,志愿者将精彩的节目预告制作成小视频发布在抖音等社交媒体,浏览点赞量达10万+。
滨河镇以“创新产业布局、提升商业能级、激活集体经济”三链协同赋能,将发展动能转化为惠民实效,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立足本地资源,精心规划“一核三圈四巷六区”产业空间布局,重点打造“大漠味集·向阳街”“宜居幸福巷”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,推出“遇见沙坡头”系列文化演艺、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专场演出,吸引超百万游客打卡消费,带动各族商户增收3亿元,持续筑牢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坚实根基。
“三治聚力” 治理效能蝶变跃升
槐树北巷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,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居民大多是铁路系统退休职工和家属。多年来,在社区的组织引导下,各族居民相亲相爱、守望相助,温暖的故事时常上演。社区居民、老党员王进虎今年78岁,退休后常年义务帮大家磨剪子、戗菜刀,深受大家的敬重。回族老人杨宏伟退休前是一名火车司机,会维修水电暖,小区内谁家的水电暖有问题,只要招呼一声,他就风雨无阻,尽心竭力无偿为大家维修,深受大家的敬重。空巢老人杨金莉不小心摔断了腿,被社区居民及时发现并送医救治,大家还自发组织志愿陪护队,轮流照顾她的生活,直到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赶回来。
为有效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,滨河镇创新构建“自治强基、法治保障、共治协同”三维治理体系。紧紧依靠群众建立“一心四链”“红色物业联盟”管理机制,打造9个红色物业示范点,整合社区、物业、共建单位等资源,让各族群众在共商共建中凝聚起“有事一起商量,有难一起担当”的团结力量。
责任编辑:李永红